1.送别二使安西的古诗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维 (唐代)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link?url=-5QU-tTAU6q-1iK1qh3JtJeGhvriAGX_Pt7aE4jfTYKvvLVDVdW1e_这是相关资料的链接,可以了解到一下信息:
1 作品原文2 注释译文3 创作背景4 作品鉴赏5 作者简介
2.有关中国西部的古诗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 从 军 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关 山 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塞下曲六首(选一)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望 蓟 门
祖 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3.有关西部的古诗词有哪些
1、《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3、《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4、《出塞》【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7、《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9、《渔家傲·塞下秋来》【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塞下曲·其二》【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1、《塞下曲·其三》【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4.将送远2使安西古诗
送元二⑴使⑵安西⑶ 唐·王维 渭城⑷朝雨浥⑸轻尘, 客舍⑹青青柳色新⑺。
劝君⑻更⑼尽⑽一杯酒, 西出阳关⑾无故人。⑿ 注释: ⑴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⑵使:到某地;出使。 ⑶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⑷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⑸浥:(yì):湿润。
⑹客舍:旅店。 ⑺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⑻君:指元二。 ⑼更:再。
⑽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⑾故人:老朋友。
(12):更尽:先饮完。 译文: 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 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 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赏析: 唐代大诗人王维(公元701~761)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千古传诵,脍炙人口。
笔者认为,此诗是中华诗坛不可多得的一首奇诗。奇就奇在,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它巧妙地借助于时空的转换,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惜别氛围,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意境。
但是,千百年来,文人学者未能准确把握该诗的风格,望文生义地曲解了诗的意蕴,从而降低了它的格调和品位。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王维所处的年代,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大逸战胜土蕃,唐玄宗曾命王维以鉴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沿途他写下了《使至塞上》、《出塞作》等边塞名篇。《阳关曲》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代估计在“安史之乱”以后,据《资治通鉴》至德元年(756)七月载:“征河西、安西兵赴行”;至德二年二月载:“上至凤翔旬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
故当知“安史之乱”暴发后,边兵大量内调,此诗约作于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时,与此同期的诗作尚有《送张判关赴河西》、《送刘司直赴安西》等。无疑,当他送别友人临近分别时,诗人不会不考虑到战争将对他们今后产生的影响。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时的节物风光,描绘了平平常常的景色,却充满诗情画意。三四句表达了对友人一篇深挚的情谊。
但是,在一些权威的辞书和教材中对后两句均作出了这样的解释:“朋友,再干了这一杯酒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看不到老朋友了……”笔者以为,这样的解释明显带有主观随意性,没有真实反映出王维如此造句所想表达的深意,更没有揭示出此两句在表达上的佳妙之处。 首先,作出了这样浅显直白的解释,本诗显的似乎并无新意,与他在这一时期的同类作品相比也无特别之处,只能算是一首很平常的送别诗,这与后人将之一直誉为唐诗“压卷之作”的称谓显然是不相符的,其中必然隐赋有某种其他的寓意,而我们却一直尚未予以重视而挖掘出来;其次,这是一首送友人去守护边疆的诗,面对战争的残酷无情,曾经到访过边塞的诗人相当了解,“古来征战几人回”!他一般不可能说出“你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这样的话去伤害友人且触犯诗谶——这未免太不合乎情理;再说,从诗句的本身意义上分析,友人也并非一定要等到出了“阳关”后才看不到诗人,出了“渭城”不同样也就看不到诗人了吗?事实上,即便友人真到了边疆安西,他同样也能遇见来自家乡的“故人”,如岑参在《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诗中就这样写到:“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那么,“阳关”一词在这首诗中的特殊意义又会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诗人这两句其实是运用了逆挽(即叙事题材的“倒叙”)并结合了省略的写作手法,引导读者的思绪跟随年青的友人一起奔赴疆域,然后历经万种艰险,最后凯旋而归时,而“我”——现在的这个送行者却恐怕因年老多病已不在人世了……历史的真实是,诗人在送走友人后不满六年(于761年)便真的与世长辞了!我们已无法知道他们后来是否能重新相逢,但“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王维的这两句诗多少能反映出友人那漫长的戎马生涯与思者的无奈。因此,诗中的“西出阳关”并非是指友人不久后走出了阳关,而应该是指将来友人完成任务胜利返回时路经“阳关”。
长期以来,“西出阳关”一直被简单理解为友人走出了阳关,但是在这里却是真正的“一语双关”:它按着时空的发展次序有着两幅截然不同的场景,第一幅“西出阳关”是指友人在征途中刚刚走出了阳关,渭城在东,阳关在西,是谓“西面出去”,一般人们均持此种观点;另一幅“西出阳关”就是指友人在经历许千辛万苦,完成了任务剀旋而归时离开了阳关,渭城仍在东,阳关仍在西,却是谓“西面出来”,诗人的本意就是如此。可见,常人都把友人从“西面出来”误解成了从“西面出去”了!不难理解,面对各自分离后的茫茫未知前。
5.关于送别的古诗大全
1、《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3、《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5、《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6、《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7、《饯别王十一南游》
唐·刘长卿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8、《送友人》
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9、《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10、《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1、《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唐·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2、《山中相送》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13、《送李端》
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4、《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5、《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唐·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随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16、《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没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7、《送朱大入秦》
唐·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18、《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19、《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2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6.送元二使安西的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译文渭城清晨的一场如酥小雨,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青翠欲滴与明朗。
请你再喝一杯离别的酒,只因为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再也碰不到像我这样的交情深厚的老友了。《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非常著名的一首送别诗,曾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
诗中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平淡的话语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